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8) 水墨畫

Leanne,

記得您學過國畫,或且水墨畫,好像看過您的手稿,但遍尋不穫。有機會參加一次水墨畫講座和示範。示範者是管偉邦先生,他畢業於中文大學,現在任教於浸大。看上去似卅多歲的時代型男,gel頭散發,瘦削身型配一身緊身現代西裝外套,注意到在綠色的西裝口袋上還釘多了一個袋,應是裝飾用途。他已經畢業十多年了,那年代習水墨是少數,他發展得仍是不錯。他一改我對水墨大師的印象。我不太懂欣賞他的水墨功底與手法,但他裝錶作品的方法,和作品的展示方式,對我有點啟示。

他還即席示範了一幅水墨畫,見一見真章。我第一次親眼見,怎樣用「散筆」畫樹,「皴(音荀)法」繪山。他只用了一只狼毫筆(用散筆不需用好筆,人家不用的便可以了),一小碟水和一張paper towel,便將墨色調得濃淡有致,恰到好處。

我問他,若下筆後,發覺錯了,或是未如理想,怎辦?他回答:沒有對錯,用下面的數筆來襯托原先的一筆,便會發現原來的一筆不怎麼的對錯。

看見其他人想瓜分他的示範作,我趕緊按上快門,离開這場爭奪。

William

2011/08/31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7) 返了外家何文田

Leanne,

岳父剛完成右眼白內障手術,有眼壓高的情況,需要放水減壓,成功完成後,右眼會有兩三天稍多紅筋,冇大礙。

兒女們輪流陪他和替他滴眼藥水,總共要滴四種,一樽要早晚,其他要每三小時,真夠忙了。不明白!要滴四種那麼多嗎?

周六早上輪到您和我,我一早起來,吃過早點便出旺角。平日熱鬧擠擁的女人街,此時此刻,小販檔全部收起,街上空蕩蕩,原來街道是這樣闊的,在清涼的早上,有點秋煞。我九時前便到何文田,陽光灑了一點入屋,伴著是一陣陣的秋日涼風。

先洗手,記得和您一起做醫院義工時,上過洗手班。徹徹底底將手內外都清潔得乾淨。讓外父在沙發敞下來,用左手輕輕地翻開他右眼眼皮,右手拿著眼藥水,咀裏說著一二三,成了。讓他閉目休息約一分鐘。再把其他眼藥水一一完成。

見他在家裡走得蠻好,建議到外面散散步。原本打算走半小時,結果個多小時后才回家。圍住屋苑走了大半圈,多年來我都未有這樣走過,原來是這樣的風景。他又帶我到商場老麥坐一下。嘩!這是我見過的老麥中,景緻是數一數二的。一大片的落地玻璃,將外面得陽光和風景都全部引了進來,坐在窗前的位置,叫眼晴既忙碌又舒暢。前面是公開大學,腳下是大道街景,遠處是百億豪宅地盤在建。我知您沒來過,拍了一張照片給您。坐下沒多久,我們又到超市。他問我盒裝早餐cereals,我看著標簽告訴他,20克中有6克是糖,即約三分一,叫他不要吃了。又看過餅乾和cheese,他有問我必答,都一一講解給他聽。現在有標簽法多方便啊!憶起當年仍未有立例時,您已很小心看標簽來選擇食品,我看不清細字時,是您代我看的,也是這樣,才發現我有輕微老花。

沒有您在旁,架著漸變眼鏡,將當日上了的一堂課,今天好好的應用出來了,您會安慰的。開心踏著輕快的腳步走出超市。

William

2011/08/30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6) 刀斗龙近況

Leanne,

收到您資助的小孩刀斗龙的2011年周年進度報告。他仍未能親自寫信給您,按照宣明會的報告格式剔了一些選擇題,讓您了解他的情況。

他已經入讀幼稚園。他喜愛的動物是羊。他夢想將來成為醫生。

他畫了一幅小畫給您作為禮物,您看得懂嗎?

原來宣明會展開了元陽項目已有十二年了。單是2010年,她們資助了130位家貧大學生,為一所學校建了廁所。醫療方面,建了水泥路,改善交通和衛生,在社區實施自來水項目。經濟發展方面,援建節能灶,省力節柴,培訓村民蔬菜技術,培訓婦女手工藝制作工藝品。讓學生瞭解愛滋病,建立兒童刷牙習慣,為兒童舉辦夏令營活動。

說回他畫給您的禮物,您看到甚麼嗎?我看到右面是一朵小花,左面是一顆小灌木。再細看,小花進奔向小灌木,並且展開雙手作歡迎擁抱狀。小灌木也傾身向著小花,看起來,它沒有甚麼特別姿勢,但全身活像個「樂」字,您說是不是?

祝願小花和小灌快樂成長,也祝願斗龙能有日成為一位有愛心能助人的醫生。

William

2011/08/29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5) 回憶「生命樹」

Leanne,

八月廿八日,您走了剛好四個月。從第二次復發到离開也只是四個月。
您生活的片段仍不時在腦海時浮時現。受著感動,寫下您的述史,應該說,是您一些生活片段。若然故事裡必須有前因后果,起承轉合等,這不算是您的故事。老實說,我們一起走了近卅年,回顧著您的生命拼圖,到了今天,仍是似懂非懂。通過緬懷您的生活點滴,我好像多了一份對生命的體悟,人也從此改變了嗎?人卻是喜歡知道〝點解〞。彷彿創天造地的,也有責任向我們解釋一切,講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方可离開,不然,便...。

讓我想起近期一套電影「生命樹」。這部影片頗具爭議,人家說毀譽參半,我看喝倒采的還是多一點。以一般人對電影的要求與預期,「生命樹」算是隱晦。好多人都說唔知講乜,我知道不少人更中途离場。是這位大導演沒能力,拍出條理分明,或且是高得來仍可理解?還是故作玄虛,扮高深?或是他大腦失調,不知所謂?應該不會吧!但我不知道。

有人說過,一部「好」的電影能提供官能上的享受;一部「很好」的電影能掀動情緒,讓人思考人生;一部「更好」的電影甚至能夠解答令人困感的問題。

我看「生命樹」之前,看了不少影評,包括推介與劣評。這絕對不是我的常規,可說是空前絕後的做法。所以我一早便知道,這是隱晦的作品。That's expectation management,not really,我只想放開懷擁抱感受這電影,好像感受生活一樣。

鏡頭穿梭於National Geographic和現實生活,來回於過去和現在,還有加插了史前恐龍....您若要問我何解,我說我不知道,我想我不需要知道。通過鏡頭的穿梭,我感受到生命的片段,就是這樣的在我腦海內游走穿梭,從來不分前後和順序,也沒有已經編好的起承傳接。不就是這樣天馬行空式的回憶,讓我們在時空中的某年某月某日某一刻,頓然將一些片段接通起來,我們明白了,我們笑了,哭了...,或是豁然開朗。這些突然的頓悟,是怎樣的解釋的呢?我不知道。

整個人好像走進報幕裡面,被這些拍得極美的場境包圍著,感受著那些片段,鈎起我們回憶的moments,掉下共鳴的淚滴。對,被某些片段感動了。從戲院出來時,對有些片段或且是片段間的轉接,我還是不明白。這又何干呢?我已經開懷擁抱感受過,感動過,突然豁然開朗了。生命不就是這樣嗎?為甚要「點解」、「點解」和「點解」。

為著曾經好好和您活過每一天而感恩,珍惜今天,仍然活著去享受和感受生命,為了能夠點滴回憶而感激,盼望明天...往更美家鄉走回去。

這是一部生命與愛的電影。拋開「點解」去擁抱感受生命中愛的訊息,這是導演給我的愛嗎?

William

2011/08/28




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4) 廣州行(四)

Leanne,

約好三姨在西門口站等,她帶了孫仔與我會合,先到三姨丈的郵票社,坐了一會,我將您的照片和一些小冊子交了給她。聊了起來,在眾多弟兄姊妹中,她說跟您接觸最多。記得您往國內旅遊,經過廣州時都住在她家,已經是廿多卅年的事了。她說最近心情不好,因為在美國的女兒癌症復發了。一時間,兩個冇病的人,好像同病相憐的樣子,彼此安慰一下。

三姨丈帶我到附近的〝六嬸西關小〞,很地道的街坊粵菜館。推介菜式有:。我們點了炆炊芋頭,白切雞,碌鵝和通菜。因三姨丈是熟客,馬蹄糕是送的,全單還打九折。芋頭是粉的,我多次在香港買到的都是爽的,三姨說從前荔灣的芋頭很有名,現在多是廣州以外的來貨。鵝有鵝味,跟香港的不一樣,是劉健威所說冰鮮的原因嗎?

「愛吃燒鵝,回到內地,吃粵菜的話,幾乎必點燒鵝;因為香港禁止活鵝進口,只能用冰鮮鵝;而冷藏過的三鳥,雞鴨鵝肉質都不免改變,變得「粉」了。內地燒鵝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個別食肆很講究柴火,有些用荔枝木燒,皮脂之間吃起來有股迷人醉人的香味,甚至勝過北京填鴨,是世上最好的味道之一。香港的燒鵝大多用煤氣燒成,沒得比。
一直不大明白,為什麼香港有活雞活鴿賣,卻不讓活鵝活鴨進口,後來有一位在食環署任職的朋友告訴我,鵝和鴨帶H5N1的菌較多,故進口風險較大,所以禁了。」(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183&cat_id=9&title_id=452447)

想起三姨在美國的女兒,這癌症是遺傳的嗎?据知(但我沒追問),您媽的兄弟有幾位也是因癌去世的,然後到外母了。若果您不因工作過勞,多多保重身體,就不會...嗎?我多年來勸您不要一枝蠟燭兩頭燒,一定是對的嗎?我現在只能說,不知道。

我和三姨分手時,叮囑保重身體。

William

2011/08/26

在Sam住家附近的曉港公園一景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3) 舊英童學校立體模型

Leanne,

英式紅磚配上典形的百葉窗,
上面卻蓋上中式瓦片頂,
只因它的超勁隔熱能力,
中為西用的智慧。
懷念我們許多的共同興趣。我們的日子從來都沒有悶過。

現在我失去了世上最愛我的人,同時失去了可能是唯一的最好伴侶。能夠一起分享,曾經一起的日子多麼美好啊!

想起一首老歌:「...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將。要逝去總想挽留,想挽留,想挽留看似荒謬,求今天所得永遠守...」

參加了一個古蹟模型工作坊,試一下沒有您的巧手下,我砌得完沒有。
濶大的迴廊加上超高的樓頂,
在沒有空調的年代,避了暑熱,
引來涼風。

最初以為不看砌圖都可砌完,結果還是屈服了。體會到,不能隨已意定先後來拼砌,是要按著設計者的藍圖來行事。有人說過,人生好像是一個拼圖,一塊一塊地拼接上去,初時單看一部分是看不懂的,只有當我們砌上最後一塊...。您的拼圖完了嗎?我還在回想您的拼圖,似懂非懂。不過每次回想起來,都多一份感受,一份得著。

終於完成!

您看一看,知道我最喜歡的是那一部份呢?就是迴廊。讓我們走在其中,一邊細語,享受著百年來留給我們的清涼。好嗎?

這模型已活在您的網誌中,我會為它找一個家。

William

2011/08/25







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2) 廣州行(三)

Leanne,

2011年香港書展,我有票,但讓給了更有需要的人。我一個人走到太子天道書樓,人不多,都走去書展了?我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坐下,發現有陽光從窗外跑了進來,讓我在這個角落看書時十分舒暢。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這樣靜靜地溜走了,馬上拿著書結賬留開,趕及回家吃晚飯。

朋友知我沒去書展,陪我到深圳書城走了一趟,又消磨了一個下午。我買到了潘霍華的《團契生活》和Rick Warren 的 Purpose Driven Life 中文版,原來在內地書店是可以買到基督教有關書藉,雖然不多選擇,但這仍是極意外的收穫。是怎樣定那些能銷售呢?


這次在廣州的Last Day,竟然遇上南國書香節,在琶州展館,規模十分大,更是免費入場。我初時有點擔心,害怕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幸好當天是周五又是第一天,人流不算太多,比香港書展舒服多了。進場前已經下定決心,這次不會買書,只是觀摩一下。

嘩!不知到底有多少出版社組成了這個書藉的汪洋大海,單是精選書和重點推廣書的封面,半天也看不完,不要說往內頁翻一下。大部分書只打八折,若果是hot書和好書,當當網都可以訂到啦。反正面對這個沒可能,劍走偏鋒,眼球只釘上宗教類的書藉,看看究竟這是否一顆很小的蒼海遺珠。一剎那,書海變成了一個小池塘,但也遇上了幾尾好魚在搖曳。見到華東師範大學翻譯的劍橋聖經注疏集之歌林多前后書p477和羅馬書,幾經掙扎,還是放下了羅馬書。破戒后,又買了中山大學出版的潮菜天下,上下共538頁,相當精彩,還有蔡瀾和高永文寫序呢。發現一部國內電子書在割喉推廣,媲美Kindle,只售¥499,真的幾正。不感久留,馬上往書法古藉走去。誰知在那裡才大出血,買了不少的臨慕大字帖,和一塊大環保書法布。最後又坐下來看書畫大拍賣,結果是可以想象的。

如果您還在的時候,我可能已經老早离場了。

William

2011/08/24

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1) 一首詩歌「那雙看不見的手」

Leann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aUl6X-77Z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whSM4kiFmk

記得我們第一次看見這video的時候,是被孩子們臉上的淚水感動著,淚水裏面好像藏着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那時候,我們並未看到這個近一小時的video,當然不會知道背後的故事。
這次再看到這個video時,是被這個故事感動著。
  • 一雙看不見的手,一步一步地帶領著,走到了這塊荒地;
  • 仍是這雙看不見的手,續步建起了營舍,在什麼都還沒有的時候;
  • 也是這雙看不見的手,領上一個又一個的孩子,不管自已仍有沒有;
  • 亦是這雙看不見的手,借了錢去給予有需要的人,當自已還是身無分文;
  • 都是這雙看不見的手,打在自已的臉上,因為孩子沒聽話;
  • 就是這雙看不見的手,扶着孩子貼牆學行,因為孩子沒有雙手;
  • 還是這雙看不見的手,重價買下孩子的畫作,為著鼓勵一顆缺了雙手的心靈;
  • 又是這雙看不見的手,指揮著孩子唱著《那雙看不見的手》,先感動孩子,再感動世人;
  • 若你仍看不見這雙看不見的手,求這雙看不見的手察亮你的心眼;
  • 若你已被這雙看不見的手感動著,就讓它拭去你雙眼的淚水,為了看得更清楚,向前路邁開大步。


您沒有看過這故事片。現在給您分享。啍著〝雖不見你,觸不到你,
但是我知,你正在對我低語。...〞


William

2011/08/23

2011年8月21日星期日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70) 廣州行(二)

Leanne,

著名的磚雕,看見了天使嗎?
沒有您在旁打點安排,一個人順心隨意地走,花了整個上午在陳家祠。按著語音導覽圖,又聽又看,細味這所〝廣東民間博物館〞http://www.gzcjc.com.cn/。又是羊城八景之一。始建1888年,6年後落成。

套色玻璃刻畫
從前我們一起旅遊時,都喜歡看著資料慢慢的細味,所以我們都用上比常人更多的事間,還要討論呢!這次我仍是這樣,只了少了您在旁俾意見和導航,您就是我的GPS。我租了一部導覽器,慢慢靜聽細看,雖然已看完了七十多個導覽點,有些展品仍來不及細賞,下次再來再看罷,是值得的,走時告訴職員導覽圖上的一些錯誤。

經過了亞運後,廣州一些舊區的市容起了變化,做了穿衣戴帽工程,有些做了青磚外牆,還有些裝上了趟攏門,是西關大屋獨有的。沿著中山路走,再轉入解放路,記起這個生活了有四年的城市,從前的感覺點滴回來了,畢竟距今已有四年了。這城市也有您舊日的足跡,帶著一張羊城通和巴士路線圖,您便游走於市內各處。您說過的士太快,消化不了也記不住,不能領略這個城市。這一趟,我還是拿著您當年的羊城通,走上地鐵和巴士,體驗您旅遊的方式。很快又走到批發市場,一街一卷各具特式的物品,就像當年一樣。穿過批發市場,見到石室教堂了,1863年起建,即您出生前100年,經歷25年才落成,亦即1888年。坐了下來,翻著聖經,是天主教聖經,感受一下....經歷了近一百五十年的時光,與我這個只有怱怱數十年光境的,在這裡相遇了。這個教堂您沒有來過,我也是第一次,拍了些照片,好讓您也感受一下。


在批發市場矗立著歌得式風格的教堂

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
來自法國的紅黃藍綠七彩玻璃花窗


William

2011/08/22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69) 廣州行(一)

歌劇院
Leanne,

舊同事們多次的催請下,我終於回到廣州,住了三日兩夜。帶了一台notebook給朋友。您的照片和一些小冊子,上次在佛山時忘了交給三姨,這一次補上了。其他的行程都沒有預先安排。


圖書館在建
 到海心沙已是下午三時有多,走在這個碩大無朋的新區,一座又一座新穎的建築,見証甚麼是「發展才是硬道理」。帶著太陽鏡,擋住毒辣的陽光。不知怎的,卻防不了突如其來的一股冷冷的感覺。



廣東省博物館
 
找到全新的廣東省博物館,憑身份証可免費進場。在歹毒的太陽下,是一劑消暑良方。离關門時間(5pm)只剩下一個小時,集中只看潮汕木雕,畢竟要為老鄉捧一下場。千年歷史果然不簡單,沉浮圓通四種木雕藝術,一次看過飽。已歸入潮汕藉貫的您,相信您會感到驕傲的。

還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下次來會待上一整天,爭取10am和3pm的免費導賞,內地叫講解。

我第一次完成沒有您在旁的遊玩。走著時,仍會想起您,怎樣安排行程和管理時間,先看甚麼,再看甚麼,應左轉,還是右轉,才是最有效...,想著看著,我真的走亂了。

注意籠中蟹(不是裝配,全由一塊木雕成)
茶點盤

糖果格
香爐

通雕極品

 
William

2011/08/21
离館后,廿分鐘精彩噴泉音樂表現,精彩!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William 走出哀傷日記 (68) 離開了網誌廿天

Leanne,

網誌脫腳廿天了,其實每天仍是有話要說。就在您走了的三個月後,突然間不想寫了,想知道不寫會怎樣?是反叛?我不會沉溺寫blog吧?

本來已慢慢改善過來的睡眠,近日有點反覆,午夜夢迴,又想起寫blog了。廿天以來,多了跟人外出傾偈,參加了一些活動:中學同學聚舊、茶藝活動、食品博覽 + 茶展、飯後到海濱長廊散步(您走了後的第一次)、準備了沙律水果和三文治到人家office午餐聚、參加了社關的愛心糧倉、上了天台整理了植物、找了一箱您保存了廿年的書信和卡、友人陪我到深圳恒生銀行和書城、舊同事幫我安排到廣東開平住了兩天、借了Kodak photo scanner準備開始iAlbum project、返港大聽音樂會、還有...。



多天沒有看信報了。看信報是您多年的習慣,您特別喜歡看副刊,現在改版後稱為〝生活藝術〞。今天有一篇文章,關於Facebook,有點意思,您會喜歡的。

Life is not a database. It is a story to tell. You have to be somebody before you can share yourself.

希望這個blog是您故事的延續,是您生命的迴響。

William

2011/08/15

令人愈變愈膚淺的facebook

物極必反,面世不足八年,但好多人已經冇咗佢唔得的facebook(FB)開始成為一股強烈反撞力量(backlash)的攻擊對象。Google推出的G+其實是對FB的一種轉彎抹角式的恭維(back-handed compliment),但不斷有人因抗議FB的隱私政策而退出,卻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比起它超過五億註冊會員,這些向FB說不的人只是極少數。但愈來愈多人抗議和質疑,正好給予我們一個機會去反省FB的功過和利弊。
FB的創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多次強調,FB的存在意義在於為用戶提供極之方便而又非常有效的途徑,使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各式各樣的聯繫(connection)與分享(sharing)。這種聯繫的特性與分享的內容對FB來說並不重要,也不是它關心的事情。事實上,FB供用戶使用的網絡軟件分明就是要鼓勵他們建立重量不重質、淺薄和脆弱的人際關係。當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在她的FB賬戶中列出二千個FB朋友,你就知道FB怎樣重新界定和稀釋「朋友」一詞的含義。
生命不止是數據庫
最早提出「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一詞的電腦科學家及軟件設計師Jaron Lanier在他You Are Not a Gadget一書中指出,我們要在網上的虛擬世界存在並擁有一個明確的身份,須先把自己縮小、壓平和簡化,以符合電腦一套獨特的描述語言。Jaron認為,即使最先進、最聰明的電腦軟件也無法捕捉到人的個性及與其他人的細微差異。它擅長做的是,把人的資料收集、組織、分類和展示出來。問題是,資料–不管有多詳細或多瑣碎–永遠無法完全呈現現實,而生命也絕不止是個數據庫(Life is not a database)。
FB畢竟只是一個大學二年級生的發明,雖然這個二年級生聰明絕頂,但他關注的問題與世界觀實在狹隘得令人失笑:你的生活有多精采(必須用相片證明)?它千方百計鼓勵你與同輩及朋友聯繫及分享,卻沒有言明你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你個人的獨特性和自我意識。
讓人變得人云亦云
它幾年前推出的Open Graph號稱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具改造力的發明,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讓使用者一覽無遺地知道同輩及朋友最近看過什麼電影、書籍和電視節目,以及光顧過哪一家館子和酒吧;使他們可以跟着去看同一齣電影、同一本書和同一個電視節目,以及光顧同一家館子和酒吧。換言之,Open Graph要推廣的,是一種盲從附和的羊群心理(pack mentality);要促進的,是一種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講扎克伯格發明FB過程的電影《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有一個角色說:「從前我們棲身於農田,之後我們棲身於城市,現在我們棲身於網上。」但那是什麼樣的一種生活呢?是一千萬個在FB上互相聯繫的人去看同一齣電影、買同一件產品和光顧同一間餐廳嗎?實情是,我們首先要有一個完整的自己,才可以與別人分享自己 (You have to be somebody before you can share yourself)。